⒈ 古代遇有災(zāi)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(shí),帝王及大臣皆脫下盛裝換上素服,謂之“降物”。
⒈ 古代遇有災(zāi)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(shí),帝王及大臣皆脫下盛裝換上素服,謂之“降物”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十七年》:“在此月也,日過分而未至,三辰有災(zāi)。於是乎百官降物。”
杜預(yù) 注:“降物,素服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降物謂減其物采也。 《昏義》曰:‘日食則天子素服。’知百官降物,亦素服也。”
《晉書·禮志上》:“災(zāi)祥之發(fā),所以譴告人君,王者之所重誡,故素服廢樂,退避正寢,百官降物,用幣伐鼓,躬親而救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