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淵鑒類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歷中,有猴數(shù)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殺之。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。里人懼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脫去。”后因以“亡猿禍木”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。
⒈ 亦作“亡猿災(zāi)木”。
引《淵鑒類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 大歷 中,有猴數(shù)百集 古田 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殺之。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。里人懼,亟走救火,於是羣猴脫去。”
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釋憤》:“怕驚蛇打草愁將集,亡猿禍木災(zāi)還及,側(cè)耳聽,停鞭立。”
王闿運(yùn) 《<桂陽州志>序》:“覆鹿遺蕉,亡猿災(zāi)木,非敵非寇,自傾自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