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滂沱:雨下得很大的樣子。流眼淚鼻涕像下大雨一樣。形容哭得很傷心。
英let loose a banquet of brine;
⒈ 謂涕淚如雨。形容涕淚流得極多。
引《詩(shī)·陳風(fēng)·澤陂》:“寤寐無(wú)為,涕泗滂沱。”
毛 傳:“自目曰涕,自鼻曰泗。”
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靈王》:“夫子知命之將終,乃抱麟解紱,涕泗滂沱。”
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汪越》:“越 痛哭受教。一姊一弟,年相亞,夙敦友愛(ài),亦各涕泗滂沱,恨不與俱。”
亦作“涕泗滂沲”。 《南齊書·孔稚珪傳》:“於 禹井山 立館,事道精篤,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,涕泗滂沲。”
《梁書·武帝紀(jì)下》:“又立七廟堂,月中再過(guò),設(shè)凈饌。每至展拜,恒涕泗滂沲,哀動(dòng)左右。”
⒈ 滂沱,雨勢(shì)盛大。涕泗滂沱指鼻涕眼淚流得像下大雨一樣。語(yǔ)出形容哭得很傷心。
引《詩(shī)經(jīng)·陳風(fēng)·澤陂》:「有美一人,傷如之何!寤寐無(wú)為,涕泗滂沱。」
《南史·卷七·梁武帝本紀(jì)下》:「月中再設(shè)凈饌,每至展拜,涕泗滂沱,哀動(dòng)左右。」
英語(yǔ)a flood of tears and mucus, broken-hearted and weeping bitter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