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織成網(wǎng)狀物。
英knit into a net;
⒉ 撒網(wǎng)打魚。
英cast a net;
⒊ 做圈套,使人中計。
英make a trap;
⒈ 撒網(wǎng)。
引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俗用字不知所始》:“打,擊也。而造船曰打船,取漁曰打網(wǎng)。”
⒉ 猶言敲竹杠。
引明 張居正 《與操江巡撫院言棍徒假借》:“三年前,曾有一家奴,指稱小兒名目,誆人銀兩,當即送本府杖死。可恨此棍,無故隨處打網(wǎng),污人名節(jié),今幸臺下覺其詐。所望為僕重治,以除禍本,奈何又輕縱之?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七回:“一條索子把 宋江 拿到縣里,反問他打網(wǎng)詐財,倚尸圖賴。”
明 沉榜 《宛署雜記·街道》:“每初僉及年終,置酒邀會,每家銀三五分,則曰打網(wǎng),曰秋風。”
⒈ 將一件東西織成網(wǎng)狀,稱為「打網(wǎng)」。
⒉ 撒網(wǎng)。
例如: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到河邊去打網(wǎng)撈魚。」
⒊ 設圈套。
引《金瓶梅·第二七回》:「隨即差了兩個公人,一條索子,把宋仁拿到縣里。反問他打網(wǎng)詐財,倚尸圖賴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