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春天打的雷。
英spring thunder;
⒈ 亦作“春靁”。
⒉ 春天的雷。
引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上天下澤,春靁奮作。”
唐 元稹 《芳樹》詩(shī):“春雷一聲發(fā),驚燕亦驚蛇。”
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放歸》:“春雷地奮,秋云風(fēng)捲。”
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可就在這一剎那間,嗩吶、笛子、大號(hào)筒的混合聲音像春雷突發(fā)似的從外面飛進(jìn)來(lái)了。”
⒊ 喻聲音震響。
引唐 元稹 《八駿圖詩(shī)》:“鼻息吼春雷,蹄聲裂寒瓦。”
元 宋無(wú) 《烏夜啼》詩(shī):“鼙鼓鞭月行春雷,洞房花夢(mèng)酣不廻。”
清 唐孫華 《照孫年五歲日戲堂前偶作》詩(shī)之二:“愛搦籚笙吹短弄,日撾腰鼓沸春雷。”
⒋ 古琴名。見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古琴名》。
⒈ 春天的雷。通常第一聲春雷代表春天到來(lái)。
引唐·元稹〈芳樹〉詩(shī):「春雷一聲發(fā),驚燕亦驚蛇。」
明·梁辰魚《浣紗記·第一九出》:「春雷地奮,愁云風(fēng)卷。」
⒉ 比喻佳音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一六》:「燦若三場(chǎng)滿志,正是專聽春雷第一聲。果然金榜題名,傳臚三甲。」
⒊ 形容聲音響徹云天。
引唐·元稹〈八駿圖〉詩(shī):「鼻息吼春雷,啼聲裂寒瓦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