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容易被看到。
例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(diǎn)是沒有樹。
英attracting attention;
⒉ 目光接觸到。
例觸目驚心。
⒈ 目光所及。
引《晉書·習(xí)鑿齒傳》:“來達(dá) 襄陽,觸目悲感,略無歡情。”
宋 歐陽修 《采桑子》詞:“歸來恰似 遼東 鶴,城郭人民,觸目皆新,誰識(shí)當(dāng)年舊主人。”
沈從文 《新景與舊誼·新湘行記》:“忽然又來到這么一個(gè)地方,記憶習(xí)慣中的文字不免過于陳舊了,觸目景物人事卻十分新。”
⒉ 顯眼;引人注目。
引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拜謁忠靈》:“忠義關(guān)心,奸邪觸目,莫非感慨。”
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浪游記快》:“而觀其或亭或臺(tái),或墻或石,或竹或樹,半隱半露間,使游人不覺其觸目;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。”
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觸目的是一張舊相片,很不調(diào)和地和這些精致東西放在一起。”
⒈ 目光所及,眼睛所看到的。
引《晉書·卷八二·習(xí)鑿齒傳》:「吾以去五月三日來達(dá)襄陽,觸目悲感,略無歡情。」
南唐·李煜〈清平樂·別來春半〉詞:「別來春半,觸目愁腸斷。砌下落梅如雪亂,拂了一身還滿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