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灌寖”。
⒉ 猶灌溉。
⒊ 謂水貫通流注。
⒋ 猶淹沒(méi)。
⒈ 亦作“灌寖”。
⒉ 猶灌溉。
引《呂氏春秋·尊師》:“治唐圃,疾灌寖,務(wù)種樹(shù)?!?br />《漢書(shū)·溝洫志》:“農(nóng),天下之本也。泉流灌寖,所以育五穀也。”
宋 司馬光 《旬慮十七韻呈同舍》:“菊畦親灌浸,茶器自涓滌?!?/span>
⒊ 謂水貫通流注。
引《晉書(shū)·江統(tǒng)傳》:“鄭國(guó)、白渠 灌浸相通?!?br />《新唐書(shū)·嗣薛王知柔傳》:“始, 鄭、白渠 梗壅,民不得歲。 知柔 調(diào)三輔,治復(fù)舊道,灌浸如約,遂無(wú)旱虞?!?/span>
⒋ 猶淹沒(méi)。
引宋 單鍔 《吳中水利書(shū)》:“若無(wú)隄防,則水泛濫而不制,將見(jiàn)灌浸 江陰 之民田民居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