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立于天地之間。常以否定式或反詰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恥之甚。謂蒙受天恩。
⒈ 立于天地之間。常以否定式或反詰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恥之甚。參見(jiàn)“不共戴天”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父之讐,弗與共戴天。”
《北齊書(shū)·趙郡王叡傳》:“今嗣主幼沖,豈可使邪臣在側(cè),不守之以正,何面戴天?”
明 無(wú)名氏 《鳴鳳記·雪里歸舟》:“正是相逢恨少魚(yú)腸劍,羞與仇人共戴天。”
清 周亮工 《得兒書(shū)深憫其意作此寄之》詩(shī):“蒙頭債子羞無(wú)路,灑血寃兒憾戴天。”
⒉ 謂蒙受天恩。
引宋 王禹偁 《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》:“臣等無(wú)任樂(lè)圣戴天,抃舞懽呼之至,謹(jǐn)具露布以聞。”
⒈ 戴,頂著。戴天指立于天地間。常表示仇恨之深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父之讎,弗與共戴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