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抵償罪責(zé),接受應(yīng)有的懲處。
例由是觀之,則今之高爵顯位,一旦抵罪,或脫身以逃,不能容于遠(yuǎn)近?!鳌堜摺段迦四贡洝?/span>
英be punished for a crime;
⒈ 因犯罪而受到相應(yīng)的處罰。
引《呂氏春秋·直諫》:“王不受笞,是廢先王之令也。臣寧抵罪於王,毋抵罪於先王也?!?br />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:“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?!?br />司馬貞 索隱:“抵,當(dāng)也。謂使各當(dāng)其罪?!?br />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筆談·官政一》:“冒禁抵罪者,不可勝數(shù)?!?br />《剪燈新話·令狐生冥夢(mèng)錄》:“始吾謂世間貪官污吏受財(cái)曲法,富者納賄而得全,貧者無(wú)貲而抵罪,豈意冥府乃更甚焉!”
許地山 《兇手》第二幕:“殺人的事是小人干的,與小人之兄 孫榮 無(wú)涉,情愿自首抵罪?!?/span>
⒈ 依犯罪的輕重,負(fù)其相當(dāng)?shù)淖镓?zé)。
引《史記·卷八·高祖本紀(jì)》:「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一四》:「喧傳此話到獄中,那前日抵罪鄰人,便當(dāng)官訴狀。」
英語(yǔ)to be punished for a crime
德語(yǔ)Schuld bü?en (V)?
法語(yǔ)expier sa faute, payer son cri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