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有力地伸展、張開。
⒉ 振奮;奮揚(yáng)。
⒈ 有力地伸展、張開。
引唐 韓愈 《許國公神道碑銘》:“磔其梟狼,養(yǎng)以雨風(fēng),桑穀奮張,厥壤大豐。”
宋 葉適 《參議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》:“其人往往有奮張鬚髯,憑託氣勢,生事立威以自賢者。”
明 唐順之 《指揮僉軍湯雪江墓碑銘》:“公本將家子,當(dāng)其擐甲躍馬,鬚髯奮張,可謂雄勇。”
⒉ 振奮;奮揚(yáng)。
引《新唐書·康承訓(xùn)傳》:“承訓(xùn) 罷冗費(fèi),市馬益軍,軍乃奮張。”
宋 岳飛 《奏辭太尉第二札子》:“臣頃自天下兵興時(shí),實(shí)有志於奮張皇威,削平僭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