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下頷豐滿,面呈方形。舊時(shí)視為貴相。
⒉ 謂后部大。
⒈ 謂下頷豐滿,面呈方形。舊時(shí)視為貴相。
引《左傳·文公元年》:“穀 也豐下,必有后於 魯國(guó)。”
杜預(yù) 注:“豐下,蓋面方。”
《后漢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帝生而豐下,十歲能通《春秋》, 光武 奇之。”
宋 陳師道 《憶少子》詩(shī):“端 也早豐下,歲晚未可量。”
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術(shù)數(shù)》:“相術(shù)最古, 左氏 ‘ 穀 也豐下’一語(yǔ),為相法權(quán)輿。 荀子 非之。”
⒉ 謂后部大。
引明 宋濂 《奉制撰蟠桃核賦》:“鋭首聳兮尖岑,豐下橢兮墜星。”
明 陳繼儒 《太平清話》卷二:“文太史 得古端硯,鋭首豐下,形如覆盆。”
⒈ 下巴面頰肥滿。也作「豐頷」、「豐頤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二·顯宗孝明帝紀(jì)》:「帝生而豐下,十歲能通《春秋》,光武奇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