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苞,通“包”。包含。
⒉ 苞,通“包”。寬容。
⒈ 苞,通“包”。包含。
引唐 韓偓 《十月七日蚤起作時(shí)氣疾初愈》詩(shī):“陽(yáng)精欲去陰精落,天地苞含紫氣中。”
“苞含”一本作“包含”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薦舉不捷》:“凡製五言,苞含六義,近多放誕,靡有宗師。”
⒉ 苞,通“包”。寬容。
引三國(guó) 蜀 諸葛亮 《公文上尚書(shū)》:“今篡賊未滅,社稷多難,國(guó)事惟和,可以克捷,不可苞含,以危大業(yè)。”
《晉書(shū)·陶侃傳》:“默 居上流之勢(shì),加有船艦成資,故苞含隱忍,使其有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