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真的。
例真性近視。
英real;
⒉ 本性;天性。
例顛倒困踣之極,乃得徹見(jiàn)真性。——明·李贄《答馬歷山書(shū)》
英nature;
⒈ 天性;本性。
引《莊子·馬蹄》:“馬,蹄可以踐霜雪,毛可以御風(fēng)寒,齕草飲水,翹足而陸:此馬之真性也。”
《北史·藝術(shù)傳序》:“遂令時(shí)俗妖訛,不獲返其真性。”
唐 李彥遠(yuǎn) 《采桑》詩(shī):“何以變真性,幽篁雪中緑。”
明 李贄 《答馬歷山書(shū)》:“顛倒困踣之極,乃得徹見(jiàn)真性。”
⒉ 佛教語(yǔ)。謂人本具的不妄不變的心體。
引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卷一:“此是前塵虛妄相想,惑汝真性。”
唐 慧能 《壇經(jīng)·般若品》:“一切般若智,皆從自性而生,不從外入,莫錯(cuò)用意,名為真性自用。”
《景德傳燈錄·婆舍斯多》:“我今悟真性,無(wú)道亦無(wú)理。”
⒊ 指靈魂。
引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五六回:“好容易找到他房里,偏他睡覺(jué),空有皮囊,真性不知往那里去了!”
⒋ 真的。與假的、似是而實(shí)非相對(duì)。
例如:真性霍亂;真性近視。
⒈ 天賦的本性。
引《孝經(jīng)·天子章》:「蓋天子之孝也」句下宋·邢昺·疏:「孝是真性,故先愛(ài)后敬也。」
《莊子·馬蹄》:「馬,蹄可以踐霜雪,毛可以御風(fēng)寒,龁草飲水,翹足而陸,此馬之真性也。」
⒉ 魂魄。
引《紅樓夢(mèng)·第五六回》:「好容易找到他房里,偏他睡覺(jué),空有皮囊,真性不知那去了。」
英語(yǔ)real, the nature of sth
德語(yǔ)echt
法語(yǔ)justes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