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開辟,擴(kuò)充。
⒉ 豁達(dá),開闊。
⒊ 施展,作為。
⒈ 開辟,擴(kuò)充。
引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(shí)別集·汴梁雜事》:“汴 之外城, 周世宗 時(shí)所筑, 神宗 又展拓,其高際天,堅(jiān)壯雄偉。”
明 文徵明 《記長洲縣重修儒學(xué)》:“歷 元 及國朝數(shù)有建置,而踵其庳陋,無所展拓。”
《清史稿·禮志二》:“﹝ 乾隆 ﹞十四年,展拓兩郊?jí)睿箩⒋巍!?/span>
⒉ 豁達(dá),開闊。
引《朱子語類》卷一〇一:“張思叔 敏似 和靖,伊川 稱其樸茂,然亦狹,無展拓氣象。”
清 陳光淞 《庸盦筆記·幽怪一·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宮》按語:“前后約六千餘字,融會(huì)貫通,思議展拓超邁,均為前人所未及。”
⒊ 施展,作為。
引宋 文天祥 《知潮州寺丞東巖先生洪公行狀》:“使二公得盡展拓,又未知孰后孰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