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用在數(shù)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。
例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開。
英aspect or direction; countryside;
⒈ 猶方面。
引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四卷:“做箇夫人做不過,做得箇積世虔婆,教兩下里受這般不快活。”
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一折:“喒一下里相迎,你且一下里趓?!?br /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“南北下里,南邊對著我家莊門那座山的山陽里,有一片楓樹林子……東西下里,盡西頭兒,有個大葦塘。”
1. 謂鄉(xiāng)里,鄉(xiāng)野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至公》:“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曰 孫叔敖。”
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景延廣傳》:“延廣 在軍,母兇問至……曾無戚容,下里之士亦聞而惡之。”
清 劉大櫆 《與李侍郎書》:“其有沉淪下里,不得親明公之謦欬者,皆閉門屏息,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。”
⒉ 指民間歌謠。參見“下里巴人”。
引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綴《下里》於《白雪》,吾亦濟夫所偉。”
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回:“豈敢豈敢!只是‘《下里》’之音,不敢入耳?!?/span>
⒊ 謂人死歸葬之所。
引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“百姓遵用其教,賣偶車馬下里偽物者,棄之市道?!?br />《漢書·田延年傳》:“先是, 茂陵 富人 焦氏、賈氏 以數(shù)千萬陰積貯炭葦諸下里之物。”
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死者歸蒿里,葬地下,故曰下里?!?/span>
⒈ 鄉(xiāng)野,偏僻的地方。
引漢·劉向《說苑·卷一四·至公》:「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曰孫叔敖?!?br />《舊五代史·卷八八·晉書·景延廣傳》:「時延廣在軍,母兇問之,……,曾無戚容,下里之士亦聞而惡之?!?/span>
⒉ 通俗的文學藝術。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。參見「下里巴人」條。
引《文選·陸機·文賦》:「綴下里于白雪,吾亦濟夫所偉?!?br />《老殘游記·第一〇回》:「豈敢,豈敢,只是下里之 音不堪入耳?!?/span>
⒊ 地下黃泉。
引《漢書·卷九〇·酷吏傳·田延年傳》:「茂陵富人焦氏、賈氏,以數(shù)千萬陰積貯炭葦諸下里物。」
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「死者歸蒿里,葬地下,故曰下里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