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挑闥”。亦作“挑撻”。往來相見貌。引申為自由自在,放縱不羈。亦作:挑闥挑撻。
⒈ 亦作“挑闥”。亦作“挑撻”。
⒉ 往來相見貌。
引《詩·鄭風(fēng)·子衿》:“挑兮達(dá)兮,在城闕兮?!?br />毛 傳:“挑達(dá),往來相見貌?!?br />《太平御覽》卷四八九引《詩》作“挑兮撻兮”。一說輕薄放恣貌。 朱熹 集傳:“挑,輕儇跳躍之貌。達(dá),放恣也?!?br />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五:“蔣子文 者, 廣陵 人也,嗜酒好色,挑撻無度?!?br />明 唐順之 《<福建鄉(xiāng)試錄>后序》:“及 周 之衰,則 溱 洧 之郊密邇王畿,且學(xué)校墮壞,士人挑闥而缺於禮?!?br />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二回:“卻説那 狄希陳 的為人,也刁鉆古怪的異樣,頑皮挑達(dá)的倍常?!?/span>
⒊ 引申為自由自在,放縱不羈。
引唐 王維 《贈(zèng)吳官》詩:“不如儂家任挑達(dá),草屩撈蝦 富春渚?!?br />宋 梅堯臣 《朝》詩之二:“是非不道任挑撻,唯憶當(dāng)時(shí) 阮步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