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推筴”。
⒉ 以蓍草或竹籌推算歷數(shù)。后亦用于占卜吉兇。
⒈ 亦作“推筴”。以蓍草或竹籌推算歷數(shù)。后亦用于占卜吉兇。
引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帝得寶鼎神策……於是 黃帝 迎日推策,后率二十歲復(fù)朔旦冬至,凡二十推,三百八十年。”
《史記·五帝本紀(jì)》:“獲寶鼎,迎日推筴。”
司馬貞 索隱:“神策者,神蓍也。 黃帝 得蓍以推筭歷數(shù),於是逆知節(jié)氣日辰之將來(lái),故曰推策迎日。”
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筴音策…… 黃帝 受神筴,命 大撓 造甲子, 容成 造歷是也。”
《舊唐書·歷志一》:“而紀(jì)有大衍之法,卦有推策之文,由是歷法生焉。”
宋 曾鞏 《閬州張侯廟記》:“今夫推策灼龜,審於夢(mèng)寐,其為事至淺,世常尊而用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