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求人憐憫、幫助。
英beg for pity;
⒈ 求人憐憫、幫助。
引唐 韓愈 《應(yīng)科目與人書》:“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大樹坡義虎送親》:“其虎見(jiàn) 勤自勵(lì) 到來(lái),把前足跪地,俯首弭耳,口中作聲,似有乞憐之意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喬女》:“大困,則乞憐其母。”
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九:“﹝ 祥子 ﹞只好無(wú)聊的,乞憐的,要向 虎妞 說(shuō)幾句話。”
⒈ 求人憐憫。
引唐·韓愈〈應(yīng)科目時(shí)與人書〉:「若俯首貼耳、搖尾而乞憐者,非我之志也。」
《醒世恒言·卷五·大樹坡義虎送親》:「其虎見(jiàn)勤自勵(lì)到來(lái),把前足跪地,俯首弭耳,口中作聲,似有乞憐之意。」
英語(yǔ)to beg for pity
德語(yǔ)um Erbarmen anflehen (V)?
法語(yǔ)implorer pitié, demander la charit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