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削治;治理。
⒈ 亦作“樸斵”。砍斫;削治。參見“樸斲”。
引《書·梓材》:“若作梓材,既勤樸斵,惟其涂丹雘。”
孔 傳:“為政之術(shù),如梓人治材為器,已勞力樸治斵削,惟其當(dāng)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。”
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程器》:“是以樸斵成而丹雘施,垣墉立而雕杇附。”
前蜀 貫休 《上裴大夫》詩(shī)之二:“我有白云琴,樸斲天地精。”
宋 葉適 《孫祖佑解元世友堂》詩(shī):“樸斵吁已勤,礱密審所宜。”
削治;治理。 《文選·張華<勵(lì)志詩(shī)>》:“如彼梓材,弗勤丹漆,雖勞樸斲,終負(fù)素質(zhì)。”
李周翰 注:“梓匠理材,不勤以丹漆飾之,雖勞於理削,終不成器也。”
唐 楊炯 《臥讀書架賦》:“樸斲初成,因夫美名。兩足山立,雙鉤月生。”
宋 葉適 《代宋彥遠(yuǎn)青詞》:“從仕乖政刑之中,治心失喜怒之節(jié),況方勤於樸斲,曾罔筮於日時(shí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