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用于告誡、策命、盟誓、征召等事的文書。亦指一般文牘。
⒈ 用于告誡、策命、盟誓、征召等事的文書。亦指一般文牘。
引《詩·小雅·出車》:“豈不懷歸,畏此簡書。”
朱熹 集傳:“簡書,戒命也。”
《左傳·閔公元年》:“簡書,同惡相恤之謂也。請救 邢 以從簡書?!?br />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上·段翳》:“又有一生來學(xué),積年,自謂略究要術(shù),辭歸鄉(xiāng)里。 翳 為合膏藥,并以簡書封於筒中,告生曰:‘有急發(fā)視之?!?br />唐 錢起 《送李評事赴潭州使幕》詩:“謾説簡書催物役,遙知心賞緩?fù)醭獭!?br />宋 王安石 《答林中舍啟》二:“去德不遠(yuǎn),向風(fēng)誠勤,日有簡書之煩,久無竿牘之獻(xiàn)。”
清 惲敬 《北山說》:“今日簡書曰某也稅於某,則驅(qū)車從之;明日簡書曰某也稅於某,則驅(qū)車從之?!?/span>
⒈ 秦漢以前無紙,古人將文字書寫于竹簡上,稱為「簡書」。后泛指文書、信函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出車》:「豈不懷歸,畏此簡書?!?br />唐·李商隱〈籌筆驛〉:「猿鳥猶疑畏簡書,風(fēng)云常為護(hù)儲胥?!?/span>